宣讲会经典回顾—计算机学
“有时候,正是那些人们认为的无用之人,成就了无人所成之事”。
——电影《模仿游戏》
你肯定熟知诺贝尔、也肯定知晓奥斯卡,但你不一定了解的是素有计算机界诺贝尔、IT界的奥斯卡之称的“图灵奖”。它以素有计算机之父之称的艾伦·麦席森·图灵所命名,可以说因为他才有了今天的人工智能。电影《模仿游戏》正是以戏剧的手法展现了这位计算机领域伟人的传奇一生。正如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上诞生的无数伟人,成就的许多奖项一样,图灵的一个个奖杯纪念的正是计算机行业里闪闪发光的先行者们。而这些奖项也将榜样的力量无限扩大,成为行业精神的传承。历届图灵奖得主也如同“创始人”一样,不仅取得了足以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杰出成就,且都拥有鲜明的个人特质和耐人寻味的背后故事……
素研实验室分享会特邀美国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陈凌蛟博士开启全新主题——“科技人生”,让素研实验室最会讲故事的博士带你走进大科学家们的瑰丽人生。
“科技发展需要天才的人物来推动”、“计算机的魅力就在于这是一门马上就能看到改变的技术,它包罗万象,触手可及”——【科技人生】主题系列将通过对历届图灵奖得主的生平趣事、科研项目、兴趣品德等角度出发,以科研工作者的视角带领大家领略半个世纪以来计算机科学日新月异的变化、一起了解计算机领域发展的前沿趋势。
直接扫下面二维码 进入 专业分享会直播
直播时间:2021年6月6日11:00
素研实验室【科技人生】系列分享会:
讲演者介绍:陈凌蛟博士
“有时候,正是那些人们认为的无用之人,成就了无人所成之事”。
——电影《模仿游戏》
提起人工智能相信你我都不陌生。纵观整个科学发展界,人工智能可谓是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也是距离人类生活最近、对人类生活影响最大的学科之一。十几年前,人工智能尚且是电影中的某个桥段,而如今已成为人们每天必不可少的产品。2018年图灵奖颁发给了被誉为“深度学习三巨头”的Hinton、Bengio、LeCun,以表彰他们在深度神经网络概念和工程上的突破。这是图灵奖十年来第三次颁给机器学习领域的杰出贡献者了。
Yoshua Bengio是蒙特利尔大学教授,曾发表过300多篇论文,对深度学习的发布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也是2017年加拿大总督功勋奖的获得者。
2003年,Yann LeCun成为纽约大学教授,从此引领深度学习的发展。他也是Facebook首席人工智能科学家,并创立了Facebook人工智能研究院(FAIR)。
Geoffrey E. Hinton是加拿大认知心理学家和计算机科学家,被誉为“神经网络之父”、“深度学习鼻祖”。
深度学习已经是人工智能领域最重要的技术之一,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等学科近年来取得的爆炸性进展都离不开深度学习。智能三巨头与人工智能、图灵奖有着怎样的故事?——欢迎加入素研专业分享会,畅享科技人生!
“科技发展需要天才的人物来推动”、“计算机的魅力就在于这是一门马上就能看到改变的技术,它包罗万象,触手可及”——陈凌蛟博士【科技人生】系列宣讲将通过对历届图灵奖得主的生平趣事、科研成果、兴趣品德等角度出发,全方位解读背后的故事。以科研工作者的视角带领大家领略半个世纪以来计算机科学日新月异的变化,一起了解计算机领域发展的前沿趋势。
直接扫下面二维码 进入 专业分享会直播
直播时间:2021年6月13日11:00
素研实验室【科技人生】系列分享会:
讲演者介绍:陈凌蛟博士
“有时候,正是那些人们认为的无用之人,成就了无人所成之事”。
——电影《模仿游戏》
1963年普林斯顿大学研究生学院开学的第一天,也许Alfred Aho和Jeffrey Ullman在登记线等候时相遇了,而彼时的计算机科学仍然是一个陌生的新世界。那时使用计算机是门很深奥的学问,往往只有受过训练的工程师和数学家才能使用。当时应该谁也没有料想到,跨越了半个世纪的追寻和探索,他们成为2020年计算机领域至高奖项图灵奖的获奖者。
在计算机中,编译器是一种计算程序,它将以编程语言或源语言编写而成的源代码转换成另一种计算机语言。人类用高级语言编写的任何程序都需要编译成目标代码才能被计算机所执行,可见编译器对现代程序员的重要性是不可缺少的。这也促使今天几乎所有人都可以使用计算机,或利用计算机进行编程以执行新任务。这绝大部分得益于Alfred Aho和Jeffrey Ullman的工作。
Alfred Aho和Jeffrey Ullman从1967年在贝尔实验室开始合作,持续了数十年。有了为之奋斗一生探索钻研的课题,有了志同道合并肩作战的伙伴,不得不说这也是一种浪漫。在国际计算机协会(ACM)官宣将2020年图灵奖授予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科学名誉教授Alfred Vaino Aho和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名誉教授Jeffrey David Ullman,以表彰他们在编程语言实现领域基础算法和理论方面的成就时,顿时引发了巨大的关注。Jeff Dean特别发推祝贺:“研究生时上编译课用了龙书,非常愉快的回忆。”
他所提到的龙书就是由Alfred Aho和Jeffrey Ullman共同编著的《编译器设计原理》(1977年),因为封面上是一名骑士和一只龙而被大众称为“龙书”。这本书被认为是该领域的经典之作,是十多年来计算机科学研究中被引用最多的书籍之一。它曾作为全世界算法的标准教材,指导和影响了几代编程人。Aho和 Ullman共同撰写了九本具有深远影响力的书籍,图灵奖的授予也是肯定了他们对编程语言编译器领域的传承和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
本期科技人生系列将带你们走进Aho和 Ullman的世界,探寻他们及图灵奖背后的故事。
直接扫下面二维码 进入 专业分享会直播
直播时间:2021年6月20日11:00
素研实验室【科技人生】系列分享会:
“科技发展需要天才的人物来推动”、“计算机的魅力就在于这是一门马上就能看到改变的技术,它包罗万象,触手可及”——陈凌蛟博士【科技人生】系列宣讲将通过对历届图灵奖得主的生平趣事、科研成果、兴趣品德等角度出发,全方位解读背后的故事。以科研工作者的视角带领大家领略半个世纪以来计算机科学日新月异的变化,一起了解计算机领域发展的前沿趋势。
提起汉明码,了解计算机科学的人恐怕鲜少有人是不知道的。这种能找出并纠正数据块在传输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的编码方法,对于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发展来说至关重要。而发明汉明码的科学家正是理查德·汉明(Richard Hamming),他也是1968年图灵奖的得主。
1915年,理查德·汉明出生于芝加哥,先后在芝加哥大学、内布拉斯加大学取得数学学士和硕士学位,27岁即在伊利诺伊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成为一名数学专家。他曾任职于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并参与了著名的曼哈顿计划。随后,他转到贝尔实验室,也正是在这里汉明遇到了能充分发挥他的长处且成为他毕生追寻的课题。
到达贝尔实验室,汉明接受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解决通信中令人头疼的误码问题。由于信号的衰减和外界电磁的干扰等因素,通信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产生畸变和失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这成为摆在众多科学家和工程师面前一个难以攻克的问题。
汉明接收到这个任务后认识到通信线路质量的改善是有限的,外界干扰是客观存在的,绝对避免几乎没有可能性,也就是说通过让发送代码不出错这个角度是无法解决问题的。他将研究方向调整为“一旦出错如何发现、如何纠正才能解决”。后期结果证明,他的研究方向是明智的。1947年,汉明终于发明出一种能纠错的编码,即纠错码(error-correcting-code),也被称为汉明码(Hamming code)。
汉明本人有句名言——“计算的目的不在于数据,而在于洞察事物”(“The purpose of computing is insight, not numbers”)。汉明本身对中国文化,尤其儒家文化也颇感兴趣。他十分欣赏《论语》当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并将这句话作为座右铭印在了他所著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用的数值方法》一书的卷首。纵观汉明的一生,也完美践行了这两句话。
值得一提的是,在接受图灵奖颁奖时他发表的一番演说,其中就已经指出与计算机有关的一些事是涉及伦理学与道德方面的棘手的问题。在网络隐私泄露严重、盗版及色情网站猖獗、网络暴力层出不穷的今天,不得不感叹汉明的先知先觉。
汉明码到底是什么?它有着怎样的工作原理和深远意义?汉明又有着怎样的传奇人生?本期科技人生系列将带你们走进理查德·汉明的世界,探寻他与汉明码及图灵奖背后的故事。
直接扫下面二维码 进入 专业分享会直播
直播时间:2021年6月27日11:00
素研实验室【科技人生】系列分享会:
“科技发展需要天才的人物来推动”、“计算机的魅力就在于这是一门马上就能看到改变的技术,它包罗万象,触手可及”——陈凌蛟博士【科技人生】系列宣讲将通过对历届图灵奖得主的生平趣事、科研成果、兴趣品德等角度出发,全方位解读背后的故事。以科研工作者的视角带领大家领略半个世纪以来计算机科学日新月异的变化,一起了解计算机领域发展的前沿趋势。
我们经常可以在影视作品中看到与密码学相关的情节内容,其中的一些还一度成为风靡一时的经典。密码学与人们生活的距离看似很远,其实很近。“密码学是关于如何在敌人存在的环境中通讯”,著名的密码学者Ron Rivest这样解释道。当然,计算机科学中也必不可少地存在关于“密码学”的相关课题。
2002年,图灵奖把奖杯颁给了RSA公钥加密算法的开发者——利维斯(Ron Riverst)、沙米尔(Adi Shamir)和阿德勒曼(Leo Adleman),以表彰他们为公钥密码算法做出的深远贡献。
RSA 公钥加密算法是1977年由Ron Rivest、Adi Shamirh和Len Adleman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开发的,RSA正是源自于他们三位的姓氏的首字母。RSA是目前最具影响力的公钥加密算法,它能够抵御目前为止所有的密码攻击,并已被ISO推荐为公钥数据加密标准。RSA的公开密钥体制是一种使用不同的加密密钥与解密密钥,“由已知加密密钥推导出解密密钥在计算上是不可行的”的密码体制 。其原理是:根据数论寻求两个大素数比较简单,但将它们的乘积进行因式分解却极其困难,因此可以将乘积公开作为加密密钥 。
纵观三位大牛的人生轨迹,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如同大多数图灵奖获得者一样,都同时拥有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的专业背景。
Ron Rivest毕业于耶鲁大学数学专业,而后进入斯坦福大学研究生院,1977年在斯坦福获得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之后进入密码学研究所工作。他是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美国计算机协会院士、国际密码研究学会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现任麻省理工学院(MIT)电子和计算机科学系Viterbi讲座教授。他是MIT计算机和人工智能实验室的成员之一,同时领导着信息安全和隐私中心。
Adi Shamirh出生于以色列,曾在达拉维夫取得数学学士学位,并在以色列著名的魏茨曼学院取得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之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做访问学者。1980年代初,Adi Shamir从美国返回家乡以色列,在以色列魏茨曼研究所工作至今。此外,Adi Shamir还是美国、法国、以色列科学院院士以及英国皇家学会外籍成员,并获得了法国、日本、以色列等多个国家级奖项,是世界顶级的加密和信息安全专家之一。
阿德勒曼是美国南加州大学计算机教授。1968年和1976年他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分别获得了数学学士学位和计算机/电机工程博士学位。他是计算机病毒的"教父"、DNA计算的创始人,也是爱滋病免疫学大师级专家。他在数学、计算机科学、分子生物学、爱滋病研究等每一个领域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取得了大师级的成果。他的博士生导师布卢姆也曾是图灵奖获得者。
1982年,三人创立了RSA Security公司,并于1991年开始举办以 “密码学、标准与公共政策”为主的密码学家论坛(RSAC)。论坛自1993年开始成为一年一度的盛事,一直持续到今天,是全球最重要的信息安全会议之一。自1991年成立至今,RSAC已成功召开29届,它对全球信息安全的建设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为安全市场中竞争对手、合作伙伴、客户以及安全社区的联系提供了大量机会。RSAC经历了29年的发展,在互联网信息爆炸式增长的时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信息安全也成了网络发展不可忽略的议题。
科技人生系列宣讲“计算机科学及图灵奖的故事”将最后一个议题聚焦于RSA,带你走进公钥加密算法及三位大牛精彩的故事人生。
直接扫下面二维码 进入 专业分享会直播
直播时间:2021年7月4日11:00
素研实验室【科技人生】系列分享会 | 计算机科学专题:
扫描下方二维码
进入蔻享素研论坛
更多精彩分享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