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研学生讲坛——跟随斯坦福博士走进经济学

  素研分享会总结   

 
 
 
 

    选择专业对于众多出国党来说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大多数人希望选择到适合自己且具有一定发展前景的专业。素研实验室学生讲坛系列,分享各领域博士大咖们的经验,从学习内容、科研背景、发展方向,以及未来的前沿趋势和大家最关心的就业前景等几大方面,全方位解读各专业学科,为出国党选择专业提供指导并答疑解惑。


    由于美国长期以来在国际范围内的经济强势地位,其经济学专业也一直是留学的热门选择,占据着文商专业的头部地位。今年1月,素研特邀美国斯坦福经济学博士、谷歌数据科学家陈思嘉博士为同学们讲解了经济学的定义和分类、研究方向、就业前景和报考情况。素研实验室将带你回顾素研经济学专业分享会的干货要点。

 

 

 

 01 

 

 经济学是什么?

这其实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如同问“人是什么?”一样。你可以说人是善良的,也可以说人是一种动物。

 
从定义的角度来讲,牛津辞典当中的经济学是社会中财富的生产、消费和分配。举个例子,经济学当中从古至今一直在研究但仍未研究透彻的税收问题。为什么说税收是经济学问题,因为它涉及到了财富的分配。有些人天生聪明赚得多,有些人相反则赚得少。但是从政府的角度来说,公平很重要,不能看着有些人饿肚子而有些人家里的财宝堆积成山。因此就需要通过税收把财富从少部分人手里收回来,再通过重新分配给到相对贫困的人,达到一个公平合理的结果。而由于税收还会产生与财富生产相关的问题,比如一个国家的税收太高,有能力创造财富的人因为赚得再多都被政府收走而选择“躺平”。所以导致分配上的政策又对生产和消费产生影响,因此税收成为经济学中很经典的案例。
 
维基百科对经济学的解释是人和所有“有价物”的互动。有价物就是所有有价值的东西,比如钱、资产等等。行为经济学也是前段时间获得诺贝尔奖的分支学科。举个例子,人们获得100块钱和失去100块钱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有时获得100块钱觉得不过如此,但失去100块钱可能就会觉得痛苦。而如果先给你100块钱再拿走它,这会比原来没有的时候更痛苦。这个就是人和所有有价物互动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一些行为,这也是行为经济学研究的。它之所以能够获得诺奖是因为在经典经济学研究当中假定人是理性的,即先给100块钱再拿走和没有100块钱是一样的。行为经济学这个分支领域就是发现了两者的不同,并填补了经典经济学的空白,这也是为什么行为经济学也是经济学的一种。
 
在陈博士的理解中,经济学研究的是“市场”,或者说是如何通过价格指导稀缺资源的分配。什么是稀缺资源?如好学校、住房、劳动力市场、婚姻市场等等。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劳动力市场的一部分。通过价格或工资来告诉孩子们应该读什么专业,这其实就是价格通过市场起的作用——虽然国家没有告诉孩子们要学什么专业,但资源依然能得到最好的分配。

 

 

 02 

 

 从学院分类的角度来看,经济学属于什么?

这里有个刻板印象就是大家以为经济学是商科,其实在北美或者很多西方国家的学科分类里,经济学属于人文社科学院。比如斯坦福大学的分类就包含了商学院、工学院、法学院、人文社科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是斯坦福最大的学院,也是很多本科学生会进入的学院。人文社科学院里面又包含人文、历史、社会科学(研究社会机体是怎么运作的,所以它本质上还是科学),而经济学就在社会科学的下面,因为它探寻的是一个角度——即经济学角度——是如何运作的。

 
但是说经济学是商学也不是空穴来风,有些地方经济学确实隶属于商学院,比如陈博士本科就读的香港科技大学。至少我们能够发现,经济学从某种程度来讲要么是探寻某个事物的规律,要么是和赚钱有关。所以一般来讲,如何用经济来改变社会或让社会更好反而不是经济学研究范畴里面的,这也是陈博士在读经济学之后发现的神奇的事情。通过理论如何改变社会这其实是工程应该思考的事情,反而和经济学无关,经济学就是研究“为什么”,与“怎么办”其实关系不大。

 

 

 

 03 

 

 什么属于经济学,经济学科内如何分类?

一般来说,经济学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分类,一个是从不同的领域,还有一个是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

 
先来看第一个分类。
经济学本科通常有三门基础课程,即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这是经济学分类最传统或者说是广义的方法。
 
 
微观经济学就是研究个体层次的经济学,比如说个体的行为。以2020年诺贝尔奖的获奖课题拍卖理论举例。拍卖理论就是我们有一个稀缺的东西,比如一幅名画,为了确定卖给谁而让大家在一个房间出价,价高者得。这种分配模式可以被用到很多东西上,也做了很多贡献,比如政府咨询很多无线电频道不知道该如何分配,他就用拍卖理论提供了具体如何操作的流程,帮政府控制了成本,这是他得诺奖的重要贡献之一。
 
 
宏观经济学就是从经济体的角度出发,当很多人聚到一起就变成了经济体。经济体本身又有自己的行为,它和个体的行为不一样,这就是宏观经济学所研究的。2018年的诺贝尔奖就肯定了“科技发展如何影响长期经济增长”这一研究带来的贡献。科技发展是社会阶层的推动,比如谷歌这个大集团就对社会发展做出了很多贡献,它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集体。
 
计量经济学相对而言更加学术。举个例子,无论做宏观还是微观经济学的人都可以比作挖金矿的人,他们在挖掘的过程中需要有铲子和诸多工具,这个工具就是计量经济学。

 

第二个分类方法就是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出发。
 
 
理论就是数学推导,如果你去看经济学纯理论的论文会感觉在看数学论文,因为里面全都是公式、推导,文字只是在解释公式的用途。这些经济学论文其本质就是数学。“实证”就是用数据来验证理论,看其能否在现实中得到佐证。
 
举个简单的例子,陈博士的爱人是芝加哥大学金融系教授,他的毕业论文就是理论和实证的完美结合。我们常听到某某集团被罚了几百亿的美元,这是因为它们通过各种手段操纵价格使价格违背市场规律。他所研究的就是有没有更科学严谨的方式来发现市场中的价格操纵。以往市场管理者发现或意识到有人操纵市场的主要途径是打电话或查邮件,看其中是否有相关字眼,这显然是非常不严谨的。一个普遍的逻辑是如果市场上参与者众多,那么操纵价格难度较大,如果参与者相对较少,那么操纵价格就相对容易。通过市场里竞争系数的大小,判断这一市场被操纵的可能性有多大——他的论文就是先从理论上给出这一假设,而后再通过各个市场的实际情况,用数学推导以及用数据验证这一假设。

 

 

 04 

 

 经济学的研究方向 

很多人应该听过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这可以算是经济学的起源。它出现在18世纪,其理念是“分工使经济发展”。人们生活要知道如何做饭、做衣服、盖房子等等,但如果每个人每件事都需要亲力亲为,那整体的效率就太低了。而由其他人支付费用,雇佣某种职业的人专门去做一类事,这样的形式更为高效,这也就是分工的作用。这个时期的经济学就是写文章、讲故事、举例子。

 

到了19世纪,Alfred Marshall认为只有文字描述不尽严谨,他将数学公式引入经济学,使表达更加精炼,这也是近代经济学最大的革命。二战后,由于数学公式让经济学论述的表达更为广泛和清晰,经济学理论得以井喷式发展,如“博弈论”、“增长理论”等。

 

80年代,人们意识到空想理论却没有佐证是不科学的,于是实证经济学登上历史舞台,开始使用数据、回归。彼时,计算机发展也较为迅速,一些计算可以通过计算机高效地完成,也促进了实证经济学的快速发展。

 

到了2000年左右经济学开始引入实验、生物学临床的方法,进行因果推断和实验。2015年经济学进入到大数据时代,硅谷的研究院也乐于邀请经济学者参与进去,经济学也开始引入计算机学科的传统研究内容,大数据成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从学习阶段来看,经济学本科的学习内容倾向于“经典”方向,采取图文结合的形式,简单易懂且趣味性强。但这其实是经济学教授们为了吸引更多人学习经济学采取的障眼法,到了博士阶段就会发现本科学到的内容大多是“错误的”(笼统的)。其实在本科阶段就讲授真正“正确的”(精确的)东西,学生们也很可能听不懂,因为对数学功底有较高的要求,教授们担心过于枯燥或困难,容易吓跑学生,不利于经济学的传承和发展。

 

经济学博士的研究发现则属于“前沿”范畴,重点是研究经济学的分支领域。如经济学理论、计量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陈博士研究课题),以及微观经济学的各个分支等。比如发展经济学就是19年的诺奖得主。他的课题是研究如何在非洲穷苦的环境下采取低成本的方式提升卫生条件,以发蚊帐的形式减少非洲人得疟疾等传染病的几率。

 

 

 05 

 

 经济学毕业出路 

经济学本科毕业可以进入投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如大名鼎鼎的高盛、摩根大通。如果想要做投行,建议本科不要花太多时间在学术上,而更多需要的是实习经验。继续学习,即攻读硕士或者在北美读经济学博士——北美经济学博士不需要硕士背景,本科可以直接申博。

 

北美的经济学硕士处境相对尴尬,因为北美的传统是本科毕业可以直接读博,所以北美鲜少有经济学硕士,除了一些以申博为目的的硕士,比如Duke University(杜克大学)的项目;欧洲有很多很好的经济学硕士项目,比如LSE(伦敦政经)的硕士项目,因为欧洲还是比较传统的学习模式,即先读硕再读博。

 

经济学博士的出路相对广泛。可以留在高校做教授,不过因为北美的教授是终身制的,所需要的岗位数量固定,对新人的需求量较小,所以这条路相对较难(金融学博士成为教职人员更容易,因为金融大多对应的是商学院的教职,它们经费充足且学生数量庞大,还有很多MBA的课程,对教职的需求也就更大);也可以加入美联储、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类的政府组织或金融机构,它们的需求也倾向于宏观经济学方向的人员;经济学博士还可以就职民间智库或一些独立研究机构,主要的工作是发表论文以给更多的人做参考借鉴。

 

科技公司的经济学家和数据科学家,通过数据来指导公司的政策。当公司具备了相当大的规模时,任何一个变化都可能影响到巨额的经济效益,决策不能为主观的臆想或猜测,而需要更具体的数据依据。近几十年来,经济学家常常要通过数据证明一些理论,这种模式和相应的技术与科技公司需求十分相似。因此经济学博士在科技公司或企业集团当中是十分抢手的,收入也相当可观。

 

“经济咨询”是比较小众的职业,且只存在于美国。比如两个公司要打官司,上庭之后发现这是一个经济学的官司,比如到底有没有侵犯著作权或是否存在垄断,此时就需要雇佣经济学家通过一些数据模型来证明是否存在这些问题。但是除了美国之外,其他地区都没有这个行业,因此要考虑回国的人员不建议走这条路。

 

 

 

 06 

 

 经济学的报考 

——如何申请美国顶尖经济学博士

最佳方案是本科在美国一流大学就读,同时在学校做教授的兼职研究助理积累经验,拿到好的推荐信,那么申请博士就相对容易。如果想读经济学的博士最好不要读经济学的本科,因为经济学的本科教育往往与博士教育脱节,帮助不大。而经济学博士需要的研究方法可以在数学、统计、计算机专业获取,本科学这三个专业对申经济学博士亦有很大帮助。

 

次佳方案是本科就读于国内的清华、北大,本科交换到北美顶尖经济学系,或者申请美国或欧洲的顶尖经济学硕士。在这期间也要给教授做经济学研究助理以积累经验,拿到好的推荐信。

 

最后一种是在美国或国内的非一流大学读经济学本科,努力申请美国或者欧洲的经济学硕士,或者申请访问学生自费到美国读书。期间为教授做兼职研究助理,或者通过给北美教授广发邮件寻求远程做研究助理的机会。通过他们的推荐信进入美国顶尖学校经济学系(如MIT、哈佛、NBER等)做研究助理,再借此机会努力表现,从而拿到强推荐信,助力达成申博的目的。

 
 

 

 07 

 

 北美经济学系排名 

第一梯队,MIT与哈佛比肩;

其次,斯坦福/普林斯顿/芝加哥大学不分伯仲;

而后,西北/伯克利/纽约/哥伦比亚/宾大同属一个梯队。

北美内卷也较为严重,TOP20毕业出路相对光明,20开外的话就需要再考虑一下是否有必要花5年的时间读博士了。

 

 素研助力学生申请 

 
 
 

素研实验室力求向中国学生展示国际化学习氛围和学习状态,向大家传达真实的信息,希望为对于出国留学的各种信息抱有疑问或者对于目前的学习生活感到茫然、希望有所突破的同学们答疑解惑。

创建时间:2021-11-06 1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