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分享】中学物理知识就能做科创获大奖吗?(上)

詹爸爸陪伴女儿从留学美国知之甚少到走进卡耐基梅隆大学工程学院电子与计算机工程专业,中间走过了不少弯路也收获了许多心得。詹同学作为Google Science Fair中国大陆唯一决赛入围、丘成桐中学科学奖金奖得主、唯一一位获得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荣誉学生的同学,她的科创经历与成长经历不可谓不精彩!

 

素研的家长分享系列第一期邀请詹爸爸为大家介绍了女儿的科创经历、如何准备各主要科创赛事并现场回答家长们的提问。素研希望能够以这种家长分享经验的方式为素研社区的家长、同学提供最优质的内容,将最真实的科研展现在大家面前,给大家带来最真诚的分享。

 现场问答环节 

NO.1 孩子在准备科研项目时,家长如何给到最好的支持?

詹爸爸:我会给一些意见。家长的社会经历多一点,我会去关注评委的风格,历届的组委是什么样,评委什么样,网上的一些相关介绍,是否有以前其他小朋友参加比赛的体会。我会将这些资料收集起来,把这方面的信息提供给孩子参考。其实每个比赛风格不一样,所以要研究他们的风格。比如丘赛,你就最好有数学推导,如果没有数学推导,就说明你的研究不严格。

NO.2 科研项目怎么和学校学习平衡?

詹爸爸:其实,这个问题是家长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因为,小孩上了高中以后,要标化考试、学校的GPA、是会耽误科研项目的时间。因为各种比赛的时间都拉的蛮长,像谷歌赛是半年多,初赛从报名开始到12月份超过半年。但是大家注意,有些比赛可以使用一个项目同时参加,也就是允许一稿多投,比如丘成桐中学科学奖比赛。我也建议小朋友可以早一点开始做科研,将做科研作为一个长期项目来培养。最晚九年级的夏天就应该开始着手准备项目了。甚至可以更早,大致的做一点,通过不断地积累,随着时间的推移将同一个项目越做越深,这样的话到后面就没那么辛苦。把战线拉长,通过点滴的积累来达到质的飞跃。实际上也可以参加不同的比赛,先参加一些低级别的比赛,早点参加比赛,时间充裕,就可以把你的项目就不断深化下去,或者重新选择一个其他感兴趣的科研方向。如果不早点开始,时间也许会来不及。

NO.3 物理工程类的高中生看的杂志或者网站?

詹爸爸:当时詹同学参加丘赛,有从新疆来的小朋友,做生物方向的研究,他们的指导老师介绍经验,经常看Nature Science,然后找一些比较前沿的课题结合新疆特有的植物来提取一些什么东西,基本上他们每年都能进入丘赛的决赛。杂志推荐中文版《环球科学》(美国版《科学美国人》),这套杂志图文并茂,内容前沿新颖。公众号推荐关注“中科院物理所”,每周都会推送小朋友可以在家做的安全物理实验,启发小朋友动脑思考问题。到了写论文的阶段需要看专业的内容,推荐“中国知网”。有些省图书馆或市图书馆也有相应的免费资源提供给大家。

NO.4 准备走CS(经济)的话,丘奖怎么准备?

詹爸爸:可以去看几年之内丘奖计算机方面的论文,去看人家在写什么东西,分析他为什么能得奖,多看几篇,总结套路,找出丘奖的喜好的风格,看看网上的一些相关介绍,是否有以前其他小朋友参加比赛的体会。去看看评委的研究方向,或者评委带的学生的研究方向,做有针对性的调查。丘奖的论文一直挂在网上,大家都可以去看看。

NO.5 海报中两个生物奖(其中一个还是“亚洲生物医学末来领袖”), 一个工程奖,为什么大学专业不是申请生物,而是工程?

詹爸爸:詹同学写的论文都与生物有关,参加了生物奖。但是所有的东西都是工程的,也就是用工程的方法去解决一个生物的问题,或者发现生物医药领域的一个问题。

NO.6 做科创需要什么条件?

詹爸爸:不需要条件,不要把科创想成一个蹲坐在那里想出一个伟大发明,一个基础理论。刚刚推荐的中科院物理所公众号中的小实验,小朋友做就觉得很开心,很有意思。这个里面就有些科学原理,特别是物理的知识。科创不需要端坐在那边要具备什么条件才开始,随时随地就可以开始。

NO.7 除了素研外,还知道有其它好的科创辅导机构可以推荐吗?

詹爸爸:其实做科创的辅导机构不多,有名的上市的这个都是搞学科类的,大家都很熟悉的小朋友语数外的补习。科创太小众了,而且科创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它没办法规模化。我知道在上海有两家但是都规模很小。没有像素研这样顶级名校的博士毕业以后,已经拿到博士学位的人,再来指导中学生、大学生做课题。这个是我第一家看到的,有个别的可能就是自己找的中科院的博士来指导做一篇论文。比如18年拿30万奖金科学大奖的小朋友,他的指导老师是丘成桐的在哈佛的博士生。

NO.8 怎样才算好的科创辅导机构?

詹爸爸:我看到一些机构类似像超市一样,这些超市把课题放在货架上,让顾客自己来挑,你对哪个有兴趣我给你安排哪个指导老师,像自助餐一样,没有更多选项,只能在有限的食物里做选择。我没看到过哪个像素研这样,小朋友来,我给你面试,聊完以后就是根据你的兴趣爱好,为你量身制定一个课题,这个成本很高。

NO.9 您的孩子从多大显示出科创方面的能力与兴趣的,对于小学阶段的家长有什么好建议?

詹爸爸:先定义什么叫科创,大家千万不要把科创定义为正儿八经地做实验。我认为小朋友可以观察到平时大人看不到的现象,其实这也是科创的一部分。当然,这是我个人的想法,不一定准确。但是我认为他至少先发现了,大家平时不会注意的东西。小朋友很喜欢比赛,在马路上比赛数窨井盖,年龄再大一点的话,把窨井盖图画出来最后连起来,这就是下面的管道,那是不是可以研究下面的管道布局合不合理?其实小朋友只要看到大人没看到东西,我就觉得出色,鼓励他,激发他对科学的兴趣。

NO.10 请问一下,孩子是如何平衡标化学习、校内GPA和活动竞赛的?因为我们大多数孩子都反馈,乱了阵脚,顾此失彼,结果这3项什么都没有做好。

詹爸爸:我猜问这题的家长,是因为孩子小的时候所有事情是割裂开来的。结果到高中后,突然之间要抓GPA了,突然之间要抓活动了,突然之间要抓英语标化了。其实时间上有些来不及了,这就是我刚刚说的,年纪还比较小的时候,这些事情就要做起来。

NO.11 比赛获奖几率很小,是否需要参加,需要用多大努力呢?毕竟都不是牛娃。

詹爸爸:比赛获奖获奖几率当然也看,比如谷歌赛,最后只有20个人进入决赛。那比赛得奖的几率是很小的,要不要参加啊?我的想法就是你手上已经有个项目,有个项目就参加。大家要注意,如果你手上已经有一个项目,可以参加多个比赛,这个项目你是可以不断地深化的。如果这个项目比上个项目的数学要求比较多,那就再补充,根据每个比赛的要求微调手中的项目。不获奖正常,因为参赛人很多,那万一获奖呢?

NO.12 申美本时,科研经历和科研结果,大学更看重哪一个?

詹爸爸:我从各个渠道得到的反馈,总结一下就是:科研经历与科研结果同等重要。你的经历很重要,是自己一步步走过来的,经历实实在在代表你经历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如果你折腾半天,没有科研结果,那就是说明你的能力不行,对吧?在这个阶段里,三年时间也好,一年时间也好。你的项目成功了,被认可了,当然是说明你有能力了。如果在国外的杂志上发表论文,这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成果,这个结果是很有说服力,说明你这个阶段成果被承认了。

NO.13 丘奖获奖者能得到丘老的推荐信,对申学有用吗?

詹爸爸:实际上这个推荐信没用,我们甚至都没提交。虽然我们拿到了丘成桐亲笔签名的推荐信,还有亚洲生物未来领袖的浙大医学院副院长的推荐信。这两封推荐信最后我们都没提交,因为你只是参加一个比赛。这些大专家不会乱写,所以他们写的都很简单,就说某某参加了我们的活动,她拿到了一个奖。推荐信里面没有细节,没有学生的性格、特点、特质。关于奖项,本身已经在申请文书里写了。加之推荐信有数量限制,有比较熟悉学生,带着学生做科研的指导老师的推荐信两三封就够了。每个学校情况不一样,要结合具体情况来看。

NO.14 请问如何找到大牛?国内外找大牛导师的方法是不是一样的?

詹爸爸:刚刚我说的拿到30万奖金小朋友的导师是丘成桐的弟子,这是很厉害的大牛。但是我后来有听其他的人说过,人家再去找这位导师,这位导师是拒绝的,这其中有很多因素的。再来比较厉害的大牛,我看就是素研这边的导师,已经博士毕业的这些,我看他们是博士带学生做项目。国内我看到上海中科院的博士会有带项目,带一个中学生做东西足够了。但我不知道国内外找大牛的方法是否一样。詹同学的导师是国内的院士,科室的主任,一级教授。但是院士是很客气的,接待你,跟你聊,然后具体做什么事情。

NO.15 理工科类有什么活动/竞赛值得参加?

詹爸爸:我今天在群里放了MIT认可的活动,MIT的这个资料实际上很有参考价值的。大家还可以再去目标学校的官网上查看,他们会挂出相关内容。比如一些学校可能对机器人比赛比较看重,填升学表的时候,有些学校会问你是否参加了这个比赛。登录学校官网,每个学校几乎都有这样的表格让你打勾。学校关注什么,说明他们重视什么,这个东西对升学就有帮助。

NO.16 这个研究项目她是怎么开始立项的?看报道是因姨妈的烫伤开始,她怎么分析“痛点”,从拉普拉斯公式开始入手?气球模拟试验?又怎么关联到科学基金的项目找到漏洞?

詹爸爸:其实这位家长不必要非常在意我刚刚讲的脉络,这都是有调整的。我想表达的是詹同学所有的项目都是从小开始做起,慢慢地触类旁通,一个接通了另一个,不断地深入,就做成了最终的样子。千万不要想一个大的,我什么时候开始要立项了这种问题。很多东西从很小的事情开始,慢慢露出一个头,这个事情好像也有点意思,那个好像有些错误,修正,就慢慢做下去。气球的展示是比赛已经结束,拿了很多奖,电视台来采访了,最后考虑站在TED场上怎么讲?选气球演示一下吧,这个很直观,也很有震撼性。
 

 

 
非常感谢詹爸爸这次精彩的分享!詹爸爸的分享既专业又到位,以个人丰富的经验解答了非常多群内家长关心的问题。未来还会带给大家更多相关内容!

 

每位家长对孩子的未来都非常关心,这是作为父母的本能,学习所有与孩子教育相关的知识,这是爱孩子的方式,更是在用最大的能力承担为人父母的责任。这也恰恰是素研开展这个系列的原因,即让更多家长通过素研社群的平台,互相帮助,相互借鉴,美物共享,帮助孩子选择最能绽放他生命的一条路。
创建时间:2021-11-06 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