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申请的常见误区,你一定要知道!

留学赛道上不乏力争上游的学子们,很有意思的一个现象是,很多中国学生可能在美国或在中国本土上高中,这些孩子和他们家长的目标很确定,希望学生将来去美国念大学。但是他们对美国学校的录取规则、招生准备工作、学科的认识与选择甚至是一些词汇都存在着错误的观念。这一现象并非个例,中国家长与学生在申美留学领域存在如此多的错误观念更是司空见惯的现象。

本期将通过学者与留学顾问的视角为大家解读中国家长与学生对留学的常见误区。

 

 

 为什么存在误区?

 

首先,最大的原因是很多中国家长和孩子了解留学资讯,对一些问题的分析还停留在中文世界里,导致对一些问题的理解认识和真实情况不一致。他们的资讯是在中文环境下获取的,比如中文媒体报道、微信公众号等等。但是如果把这些资讯翻译成英文,会发现跟美国本土相关的升学资讯是有差异的。造成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大家的解读方式不同。其次,很多人了解资讯时只将目光锁定在自己的周围。比如只去了解身边的同学、师兄师姐申请情况怎么样,微信群里别人申请情况怎么样。因为面积很小,人员覆盖面很窄,所以造成资讯闭塞。很多时候因为受众很窄,所以会陷入空想,越空想越受到小范围的影响,越纠结越敏感,最终形成恶性循环。最后,有一部分人在申请出现问题时不从自身找原因。部分人在申请时遇到一些困难,他首先不是从自身找根本原因,而是动辄将问题提升到国家关系、人种歧视的高度上。不从自身找原因,最后越想越纠结,结果就是无解。

常见的误区

 
最常见的误区之一就是对专业的分类认知过于肤浅。可能很多中国孩子和家长对大学的专业分类只停留在理科文科的分类上。理科就是数理化、生物、计算机,文科就是经济、心理、历史或社会学。相比之下,很多美国的孩子和家长对专业认识的丰富程度,比中国人的专业认识要深的多。比如说,大家谈到的理科,除了标准的数、理、化、生,还有环境科学。数学有纯数学、应用数学、精算数学、金融数学。物理也有很多,有普通的物理、数理交叉的物理、天体物理等等。化学有分子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等等。
 

 
以上误区的产生原因第一是很多中国家长在中国受的教育,中国最普遍就是高考,深入人心的就是文理科分科。所以因为有了高考的文理科,大家就认为美国的专业也是文科和理科。第二个就是很多人认为大学专业是中学的延伸,中学的课程设置几乎等同于大学专业设置。第三,大学并非像中学那么简单,大学有很多系、很多专业。像UCL一个数学系开设九个专业,但是很多人只知道纯数学专业,对另外八个专业没有任何了解。第四是每个专业可能有多个不同的前沿分支方向,每一个方向可能都是大学单独开设出来的一个专业。第五点,美国的专业不是按照系划分,而是很多学科交叉。比如数学物理交叉、数学经济交叉、数学心理交叉、经济心理交叉等等。还有两三种基础学科交叉,甚至是更多的基础学科交叉。
 

认知简单带来的后果

 

所以因为部分人群认知的局限性,造成对专业分类的认知比较简单的结果。认知简单会造成什么后果?第一个后果就是,一百多个专业只知道五六个,形成“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所有人都扎堆申请自己知道的五六个专业,造成同一专业申请情况过度集中。

 
第二个后果是,有的孩子想有个性化的发展,但因为部分家长对专业分类认知较浅,怕没有合适的专业,就否定孩子个性化发展的需求。比如有的孩子爱吃日本料理,一些从食品角度研究这个食物怎么生产?如果被微生物污染怎么办?这就要从生物角度来分析。如果要分析生物污染的情况,孩子想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的方法,用数学方法去分析也可以。但很多时候家长认为孩子在异想天开,所以有家长削足适履,逼着孩子选择纯数理化、经济专业去走。实际这个也是造成了专业扎堆的原因之一。
 

第三个后果是,没有深耕专业知识,申请毫无竞争力。比如对物理的认知只到一个力学,一个电磁。根本无法了解到天体物理21厘米宇宙射线研究、广义相对论研究的大统一理论、量子力学和的广义相对论的结合、量子引力场这些前沿的内容。没有深耕,申请怎么有竞争力呢?

 
理解不深的另一个弊端就是,文书写作时,每个学校都会问为什么选他们也就是why college,为什么选这个专业why major,由于对专业认知不够深刻清晰,自然无法回答清楚这两个问题。学生的申请一方面面临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境地,另一方面身处内卷的漩涡中,无法突出个人优势,自然就无法写出深刻的文书。
创建时间:2021-11-06 1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