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本科生工程研究与实践夏校毕业典礼顺利召开,见证未来工程师创新教育方式新成果!
8月21日,第一届2021年全球本科生工程研究与实践夏校在南科大教职工文化活动中心举行了毕业典礼。9支学生队伍进行了课题成果展示和精彩激烈的答辩,来自南方科技大学、素研实验室和韶音科技等多家企业的导师与专家进行了精彩的点评。
本次夏校充分发挥了南科大及素研实验室国际精英学者与知名企业项目资源深度融合的优势,极大程度地提升了学生们的开拓思维和工程创新能力。同时,夏校见证了校企联合新型工程人才培育方式为学生们带来的惊喜蜕变和成长,也推进了打造国际化“产、学、研”新工科教育平台的新进程。
夏校发起人南方科技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系系主任融亦鸣教授、南方科技大学学工部部长、校团委书记薛铮先生、学工部副部长赵冰女士、南科大系统设计与智能制造学院副院长周利民教授、南科大语言中心主任李远博士、南科大机械与能源工程系柯文德教授、南科大机械与能源工程系宋超阳教授等校方领导,素研实验室创始人李卓璇博士,以及韶音科技声学器件负责人张磊先生、创想未来创始人杨帆先生、优必选首席技术官熊友军先生、TCL实业DIC设计创新中心副总经理黄中豪先生、TCL资深设计师罗芳俊先生、Seeed Studio创始人潘昊先生、inDare产品总监林思婷女士、inDare工业设计师杨圳先生、高盛达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兼首席运营官邓睿女士莅临毕业盛典现场。同时,南科大诸位领导与企业嘉宾代表作为评委嘉宾对9支队伍的课题展示进行现场打分和点评。
此外,南科大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沈红教授、美国Cruise无人车公司资深算法科学家谢思洋博士、PCBWay市场经理包磊先生、南极熊3D打印创始人黎海雄先生、柔灵科技首席技术官万力博士、M5Stack创始人赖景明先生、inDare工业设计师李泰然先生,以及素研实验室CEO王璐璠博士等9支队伍的海外及企业导师们也在线上或线下参与了本次毕业典礼,无法莅临现场的导师们也在线上给予每支队伍专业点评并送上祝福与鼓励。
典礼上,首先由南方科技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能源系系主任融亦鸣教授致辞。他强调:“南科大特别关注未来工程师应具备的素质能力和设计创新思维。作为南科大在新工科教育的新尝试——夏校是现有工程实践教育环境的重要补充。希望通过夏校可以培养学生们突破传统工科思维和原有产品概念,并在此基础之上探索培养未来工程师的新思路和新方式。”

图:融亦鸣教授致词毕业典礼
图:融亦鸣教授指出未来工程教育的发展方向
南方科技大学学工部部长薛铮先生致辞,并代表学生工作部、团委向所有参与及支持夏校工作的老师、企业家及同学表示感谢,尤其感谢夏校发起人融亦鸣教授排除万难为本次夏校的巨大付出,以及被他孜孜不倦培养顶级工科人才的追求和情怀所感动。他说道:“南科大致力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综合素养、创新能力的拔尖型人才,为此,南科大在招生选拔人才上也煞费苦心。夏校正是南科大培养顶尖人才的尝试,也是知识能力和创新实践共同作用的结果,具有深刻意义。”
韶音科技声学器件负责人张磊先生也在典礼上发表致辞。他提到:“创新之道唯在得人,人才和创新也是企业和全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南科大作为人才教育和创新的先锋,坚持培养一流创新人才,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韶音科技的飞速发展和成长也离不开创新型人才,因此韶音也积极投身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当中,并与南科大签订了长期的战略合作协议,通过共创科教创新中心等项目,做好产、学、研一体化的新工科教育平台。”
素研实验室创始人李卓璇博士致辞,并代表素研实验室顶级名校博士团队感谢南科大及融老师的邀请。她说道:“素研同南科大一样对教育的创新不遗余力,同时素研也有能力联合全世界的学者把中国的创新教育做到极致。中国把优秀的学者送到海外,当中的一部分成为了顶级学者和企业领军人物。素研惊喜地发现这群人也怀揣着对教育的热爱和情怀,并把他们聚集在一起,共同为了中国的创新教育而竭尽全力。这些海外导师在夏校中也贡献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和培养学生们快速成长。今天看到同学们在夏校中获得的成长和优异的成果,我们欣慰地感受到素研导师的付出有了回报。素研也将和南科大及众多一线企业一起,不断探讨和践行校企共培未来顶尖人才的发展之路。”
南科大系统设计与智能制造学院副院长周利民教授对全球本科生工程研究与实践夏校和学生队伍的精彩展示予以高度评价和总结。他提到:“通过3周夏校的探索,学生们不仅收获了项目成果,更从中体验到探索项目过程中的相互合作、思维碰撞和能力提升。尤其是学生们通过企业提供的项目获得了企业的技术与商业支持并从中受益匪浅,也给我以校企联合教育培养人才的新启发。未来将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企业的项目研究过程当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系统设计与智能制造学院也做了不同的新尝试,希望能和其他学院一同探索未来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新方式。

图:周利民教授点评与总结夏校和学生队伍的表现
毕业典礼上最重要的环节是9支队伍的课题成果展示。本次夏校的科研项目都是来自企业的一线课题,并且聚焦于能源环保、科技赋能新生活等前沿领域。在素研实验室世界顶级名校名企博士导师、南科大资深指导老师及企业导师的带领和指导下,学生们将宏大的问题缩小、锁定到每个小组所研究的细节问题之上。可以说,每个小组都经过了历练,完成了无论是思维还是实践能力的蜕变。

图:学生队伍展示项目成果

图:课题组同学回答评委提问
根据抽签确定的顺序,每个小组进行了2分钟的视频介绍、8分钟的项目汇报和5分钟的自由问答。9支队伍的课题既有研究型项目又有产品型项目,根据其项目类型对应不同的评分标准。经过激励的角逐,最终骑行安全组(ARCycle)、虚拟教育组(EdReality)、人机交互组(Earsoft)分别获得了 “最佳研究型项目”、“最佳产品型项目”和“最佳展示奖”三个奖项和各1万元奖金。由融亦鸣教授与赵冰女士向获奖者颁发了奖金支票,同时也为每个小组成员颁发了毕业证书。

图:融亦鸣教授和赵冰女士为获奖队伍颁发奖金

图:融亦鸣教授和魏艳教授为同学们颁发毕业证书并合影
9支队伍的成果展示也得到了南科大教授、素研顶尖博士导师团队及知名企业一线导师的高度赞扬。仅在3周的时间内,学生们打破了思维定势,完成了从发散思维到探索创新,从研究实践到成果展示的全过程。并且从中学会了如何利用市场调研和信息索引,如何基于问题场景提炼并解决问题,以及如何将宏大而复杂的问题拆分成可以解决的细节问题,这是十分难得且不易的。这也体现出夏校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引导和创新实践的指导都是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也意味着夏校已经迈出了打造横跨“产、学、研”三界的未来工程师的重要一步。
研究型项目汇报
手势识别组(Gestrol)
主要研究基于肌电信号和深度学习的力反馈控制机械手。结合力反馈机制,辅助智能算法,实现自然准确的手势控制。它是普通人的第三只手,是残疾人的生命之手,是高危职业人士的救命之手。
海外导师:夏方洲博士
支持企业:柔灵科技
人机交互组(Earsoft)
主要针对韶音科技公司面临的对于耳机的舒适性和稳固性缺少标定方案的问题,目标是提出一套数据化、标准化的标定耳机舒适性和稳固性的方案,以此减少产品的迭代时间。
海外导师:马磊鑫博士
支持企业:韶音科技
2050碳中和组(CarbonX)
致力于促进秸秆的新型商品化销路的探索,并尝试将秸秆应用于宠物市场,开发设计新型宠物用品。
海外导师:金晓佳博士
支持企业:inDare
骑行安全组(ARCycle)
致力于解决骑手骑行过程中获取信息的安全性问题,以增强现实技术为突破口,从技术和系统层面提出智能骑行眼镜的产品分析与展望。
指导老师:魏艳博士
支持企业:韶音科技
产品型项目汇报
科学运动组(二月天)
面向独自进行力量训练的健身人群,解决该人群“姿势是否正确”的普遍需求,最终产品的主要功能是纠正姿势,保证安全。
海外导师:于勃洋博士
支持企业:韶音科技
宠物健康组(betaGo)
面向中产阶级重度爱狗人士,设计穿戴式设备通过姿势识别结合宠物行为学帮助狗主人理解它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建立狗狗和主人之间更幸福更快乐的陪伴。
海外导师:陈凌蛟博士
支持企业:柔灵科技
虚拟教育组(EdReality)
面向想要了解人工智能却找不到通俗易懂的入门视频的12岁以下青少年,通过冒险类游戏科普强化学习算法。
海外导师:Georgia Van De Zande博士
支持企业:素研实验室
智慧办公室组(Spade A)
主要面向长期在办公桌前工作而产生不适的办公人群,计划优化办公桌结构设计以缓解用户腰背酸痛等问题。
海外导师:王璐璠博士
支持企业:M5Stack
未来养老组(AgeStay)
主要面对60年代以后出生且进入“中老”的“新老人”,充分考虑他们对消费和品质的新需求和新期望。针对他们除了身体健康,更多是追求趣味性、社交互动性的健身目的,希望打破健身房只有汗水肌肉的固有思维,设立“银发健玩城”的概念,并尝试设计出若干套具有游戏交互或社交功能的“同玩”设备,宣传全新的健身体验。
海外导师:吴悠博士
支持企业:inDare